四川省公里格網災情快速評估與震后自動成圖系統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等一系列問題,極端氣候事件和巨災不斷發生,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2008年相繼發生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災情評估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地震帶來的災害。
傳統的地震災情損失快速評估方法,主要采用以行政區劃(省、市、縣、鄉)為計算單元,造成誤差較大,誤差范圍達到了幾十到幾百倍,導致啟動預案時間較長。公里格網數據分布處理技術是目前較為先進和成熟的一種數據分布技術,它將評估單位縮小至1平方公里(1Km×1Km),有效避免數據分配計算中的誤差,保證災情快速評估結果的有效性。
本系統軟件是以該地區基礎地理數據、統計數據、災前及災后業務數據為基礎,以地震行業專業化的評估模型和評估流程為業務依據,建立一套規范、流程和高效的地震災情損失快速評估系統。
圖1 地震數據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處理與分析
該系統基于地震衰減模型,根據歷史地震震級和震中形狀的統計規律,將點源變化為線源并估算其線源破裂長度,同時依據活斷層分布,確定長軸方向,計算橢圓形地震影響場。在此基礎上,讀取公里格網的人口、經濟、建筑物數據,獲得不同烈度圈的人口數、經濟數、不同建筑物面積數。根據建筑物易損性矩陣和人員傷亡矩陣,計算在影響場范圍內的地震死亡和受傷人數。
提供兩種圖件生成方式:一種是地震后立即根據地震三要素(震級位置、震級大小、發震時間)和快速評估及輔助決策第一次計算結果,在震后30-45分鐘內自動生成應急基礎支撐圖、影響場分布圖、災害分布圖、應急重點圖等,在震后1-2小時內上報有關部門。第二種方式是根據震后不斷報來的信息,不斷生成動態圖件(含人工干預方式)。
圖2 經濟損失評估 圖3 地震烈度影響場
|